中國的手工藝制造業,起源很早,有籍可查的大略可追述到春秋戰國時期,據說墨家大多就是小手工業者。工藝品的產生當然首先是滿足人的生活需要,人們通過口手相傳,制作技術也不斷提高,使其既具有良好的實用性,又具有了一定的藝術性;既能滿足人們生活的實際需要,又在一定程度上使使用者或觀賞者得到審美的愉悅。宜興紫砂壺正是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中國傳統工藝品的代表。 綜觀紫砂壺的發展史可以看出,紫砂工藝正是沿著這兩條道路在探索和發展,一方面無數的紫砂藝人在壺的制作技術上不斷創新,比如從金沙寺僧和供春的捏制坯胎、挖空內部成型到時大彬的拍身筒、鑲身筒成型法;從前人的入缸燒壺到李茂林的匣缽封閉燒法。這些技術的進步無疑為紫砂壺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另一方面,在實用的基礎上,藝人們也在如何使紫砂壺更具審美藝術性上孜孜以求。我覺得歷史上有兩個人在紫砂壺的藝術性上的探索貢獻最
[詳細...]